疫情之下水务企业转危为机?智慧转型成大势所趋
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对污水处理行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新冠病毒存在通过粪便和污水传播的可能性,供水及污水处理是水资源疫情防控的重要环节。
生态环境部2月1日曾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严禁未经消毒处理或处理未达标的医疗污水排放”、“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督促城镇污水处理厂切实加强消毒工作,结合实际,采取投加消毒剂或臭氧、紫外线消毒等措施”等要求,保障各类废水的达标处置。
对于如何保障供水安全及污水处理的问题,中国水协智慧水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北控水务集团总监刘伟岩告诉记者,企业一方面按照国家相关部委发布的规范要求加强病毒消杀,做好厂区隔离及员工防护工作;另一方面通过适当增加消毒药剂投加和增开紫外线消毒设施等措施,加大出水消毒工作,保障污水处理生产正常运行,从水资源循环末端阻断病毒,保障辖区人民水质安全。
对于此次疫情给水行业带来的影响,刘伟岩指出,短期是压力、长期是动力,并具体分析到:“疫情期间由于部分人员因地区限制无法返岗,导致用工紧张,由于采购运输受限导致的原材料供应无法保障,以及防护用品短缺等问题,使得企业面临巨大压力。随着社会活动的逐步恢复,这些问题将逐渐缓解。长期来看,疫情的爆发,将有助于促使行业的发展向进一步细分方向推进,比如将更加重视医疗废物处理能力建设、医院污水处理提标改造、水质监测、环境修复等业务领域。预计疫情之后,国家会进一步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污泥处置等环节的卫生学指标的检测,对出水水质、污泥无害化处置等服务内容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公众也会更加关心水质安全以及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等。”
光大证券也在发布的研究报告《如何看待“疫情”后的水务行业》中分析指出,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环境质量检测结果来看,我国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质量整体保持稳定,污水处理的防控工作起到了显著效果。疫情过后,我国水务行业的智慧化建设、城镇污水管网提质增效、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升级、污泥无害化处置设施建设等四大趋势仍将持续,政府亦将持续加大政策和资金方面对水务行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水务行业在2020年节点年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此外,此次疫情还对智慧水务的发展和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疫情防控期间污水处理设施的工作人员,存在较高的暴露风险。尽管操作人员上岗前佩戴手套和口罩,在格栅间及沉砂池等气溶胶高分布区域作业时佩戴目镜和防护服,整体来说,水务行业对于生产区的少人值守甚至无人值守以及精准控制的运营模式已逐渐形成刚性需求。
事实上,在疫情爆发之前,北控水务就在广东、浙江、北京、云南等地布局了超过50座“无人水厂”或“少人水厂”,该类水厂应用智慧化全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一体化、组团式智慧管控。同时,疫情中基于对消毒药剂的投加需求,北控水务快速开发了消毒药剂精准投加系统,即保证了药剂的足量投加,又防止了过量投加对受纳水体生态的影响。
借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信息化发展浪潮,提升包括智慧运营平台业务的开发拓展和运营项目的智慧化升级、大数据分析及智能决策技术研究等,以更好的应对紧急突发公共卫生状况下的水质检测、快速分析、预警、调度和运营保障水平,是水务行业未来发展、提高水务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然趋势。
消息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