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水规划”“刚性约束”加大水生态修复

日期:2019-01-18 浏览量:

在水利部10日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原园介绍了水利部组织编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利专项规划》情况。《规划》提出,京津冀地区的发展以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为“刚性约束”,坚持节水优先,以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为重点,促进人水和谐,偿还生态环境欠账。

京津冀地区国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8亿,以不到全国2.3%的国土面积和1%的水资源承载了全国8%的人口和11%的经济总量。由于水资源严重短缺,加之长期对水资源的掠夺性开发,京津冀已成为我国水资源环境严重超载地区之一,面临着水资源短缺、水生态恶化、水污染严重等突出问题。

《规划》提出,要因水制宜、量水发展,严格用水管理;统筹协调京津冀水资源承载能力和协同发展空间布局,合理调配水资源,确保生活用水安全。

“京津冀地区多年年均水资源量258亿立方米,供水量中七成是地下水。”李原园说,该地区地下水超采68亿立方米,其中海河南系、冀中南地区水资源超采尤为严重。

为了修复水生态,京津冀地区将通过置换地下水源、发展高效节水、调整产业结构、压减灌溉面积、回灌涵养保护等措施,综合治理地下水超采,逐步修复地下水系统,提高地下水应急储备能力。

同时,三地将采取整治入河排污口、增强河湖水体流动性、削减点源污染物排放量、治理面源污染等措施保障水质安全;加大对水源地的保护力度,加强水源涵养、污染源综合整治以及周边水生态保护。

“当前三地水利基础设施、污水处理的标准和要求不同,今后这些标准都要尽量趋同。”李原园说,通过南水北调和加大污水回用,三地的用水总量今后也要控制在每年约300亿立方米,同时不断提高用水效率,加大节约用水。

按照规划,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生态文明水平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协同水治理管控能力增强,应对风险能力和水安全保障程度提高,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